• 医药资讯

  • 药品招商

  • 医药企业

  • 人才智库

  • 名医诊堂

  • 知名药店

  • 中医保健

  • 医美微整

  • 医疗器械

  • 医药展会

  • 高端就医

  • 食药法规

  • 当前位置:首页>医药展会

    张应弛|抚今追昔话水库

    时间:2022-09-17   来源:法治廉政视窗

    张应弛,男,中共党员,大学学历。当过民办老师、公办中学代课老师;曾就职于浠水县粮食局、公安局、县委办公室、政研室;先后担任黄冈地区规划局副局长,黄冈市委副秘书长,黄冈市物价局党组书记、局长等职;现为黄冈市发展改革委退休干部,湖北省楹联学会会员,黄冈市京剧票友协会党支部书记,黄冈市楹联学会副会长,浠水楹联学会顾问,《天下浠水人》编委会顾问。

    1.jpg

    我对水库有一种特殊的情结。这情结由来已久。很小的时候,我亲眼见过父辈们兴修水库的宏大场面;长大后,我亲身参加过水库和电站建设。为了解黄冈境内水库的历史与现状,前不久,笔者陪同市里的两位老领导到各县市库区进行了实地察看,并与水库管理单位的同志和当地的老农进行了一些交谈。感受很深,感触良多。

    微信截图_20220917083844.png

    抚今追昔话水库

    黄冈是名副其实的“千库之市”。境内大大小小的水库有1230多座。这些水库大多是三年自然灾害过后陆续兴建的。那时候,黄冈自然条件非常恶劣,频发的涝灾旱灾严重威胁着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使饱经战争洗礼的老区人民再遭磨难。在物质十分匮乏、生活极其艰苦的情况下,黄冈人民不仅要忙于医治长期战争留下的创伤,而且要根治穷山恶水,大搞水利建设,抗御自然灾害。兴修水库即是黄冈水利建设史上最璀璨的篇章。

    1952年秋,一场旷日持久的大旱使黄冈人民的生产生活受到了重创,尤其是北部山区人畜饮水遇到严重困难,许多田地颗粒无收。在时任湖北省主席李先念、副主席张体学的亲切关怀下,人民政府拨款178万元以工代赈,在麻城修建了湖北省第一座水库----大坳水库。这座水库从开工到竣工只用了117天时间。这在黄冈历史上同样属于破天荒的一件大事。

    从50年代末至70年代,黄冈水库建设风起云涌,高潮迭起。农村大地上到处摆开修水利、建水库的战场。工地上红旗猎猎,号角阵阵,喇叭声声,炮声隆隆,人山人海,喊声震天。那时候,机械化程度极低,劳动强度很大。领导干部、水利专家、技术人员与百万民工打成一片,冒严寒,战酷暑,披星戴月,风餐露宿,手推肩扛,挖土筑坝,开山凿洞,用勤劳的双手和冲天的干劲上演了一幕又一幕战天斗地、治山治水的活剧。

    3.jpg

    翻开这部已经尘封的历史,石破天惊的建设场面以及工地上的斑斑血泪仍依稀可辨。比如,库坝工程量最大的英山张嘴水库是七十年代初动工兴建的,当时英山县的县委书记带领6万民工在这里艰苦奋战了两年,“雨洗脸,风梳头,水库工地度春秋”,连春节都没放过一天假。为推广英山县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勒紧裤带修水库的作法和经验,湖北省委在这个工地上召开了全省农业学大寨现场会。据该县水利局已退休的老同志回忆,在张嘴水库工程建设中,伤亡事故时有发生,因放炮、塌方、滚石、机械操作等事故先后有20多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真可谓“惊天地,泣鬼神”!

    经过近20年不懈的苦战,黄冈的水利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境内共建成蓄水一亿立方米以上的大型水库12座,蓄水千万立方米以上的中型水库38座,蓄水百万立方米以上的小(1)型水库192座,蓄水10万立方米以上的小(2)型水库988座,固定机电排灌站1904座,装机2569台20.8万千瓦,总蓄引提水能力达67.5亿立方米,比解放前提高了16倍。全区有效灌溉面积占耕地面积百分之八十六,旱涝保收面积占耕地面积百分之七十。过去那种水旱灾害肆虐的局面一去不复返。

    自不待言,几十年来,水库在抗洪保安全、抗旱保丰收方面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保障了黄冈大地岁岁安澜,五谷丰登。但是,曾几何时,一些库区由于过分追求经济利益,过度开发水库资源,特别是无限制的扩大养殖规模,大量投肥、投饵甚至投药,一度造成库区环境污染,水质退化,水体恶化,出现了令人堪忧的严重生态危机。

    值得庆幸的是,进入新世纪后,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等一系列法规的颁布实施,逐渐唤醒了全社会的依法治水意识和保护水资源的自觉性。人们开始注重对库区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的保护。麻城浮桥河、红安金沙河、罗田天堂等一批水库被列入国家湿地公园保护区域,这说明水库的生态环境已经引起国家战略层面的高度重视。

    “污染破坏一个水库的水体很容易,只需一年半载。但是要治理修复一个水库的水体,往往需要十几年乃至更长的时间。”各地水库管理者们几乎是异口同声地发出这样的感慨。这话一点儿没错,黄冈水库的生态修复工程已经实施了十多年而且还在继续。提起这件事,各县市水库管理单位的领导和员工都十分感念近十多年来的黄冈市委、市政府和市县水利部门的主要领导同志。他们跑遍了全市范围内所有水库,对各地各类水库的运行状况、管养情况、水体概况熟烂于心。为净化水质、优化水体,他们逢会必讲,大声疾呼:水是生命之源、生存之本、生活之需;水库养殖坚决做到“三个严禁”,即严禁投肥、严禁投饵、严禁投药;坚决实行“人放天养”,纯生态养殖。这一科学而果敢的禁令很快在全市水库管理部门引起了强烈的共鸣,产生了共振效应。

    “十年磨一剑”。经过十几年的悉心养护和修复,水库的水体水质有了很大的改善,生态环境有了普遍的改观。如今,一座座水库水质清净,空气清新,环境清爽,景色清幽,虽形不同,景各异,千姿百态,但都能给人以足够的好感和美感。或具有水天一色的雄浑壮阔,或具有宁静致远的静谧淡雅,或具有云遮雾罩的缥缈空濛,或具有山环水绕的悠然气韵。当你来到白莲河、浮桥河、凤凰关、牛车河、占河、金沙、大同、花园、天堂这些库区,你就会欣慰地看到,每一座水库都是碧波荡漾,野鸭成群,水鸟翔集,水雾缭绕,水汽氤氲;每一个库区都是山环水,水绕山,青山涵养着绿水,绿水滋润着青山。你就会真切地感到,每一座水库都焕发着生机,彰显着灵韵;每一个库区都是一幅赏心悦目的水墨画,风光旖旎的风景线,休闲养生的好场所,陶冶性情的好去处。

    水库在黄冈经济社会发展中居功至伟!

    随着时代的演进,相当一部分水库的功能在不断延伸,由当初的抗灾、发电、养殖演变为集抗旱、防洪、发电、养殖、安全饮水、旅游休闲、生态观光等多种功能于一身。这些功能交合在一起,形成了一条可良性循环、可永续利用、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产业链,发挥着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鄂东第一、全省第三、库容达12亿立方米的白莲河水库,曾创造过网箱养鱼亩产2.7万公斤的全国新记录,不仅承担着4万公顷农田的抗旱保丰收任务,县城和京九铁路等主要交通干线及大量基础设施的防洪保安全任务,总装机容量120万kw的抽水蓄能供水任务,还担负着日供水6万吨的城乡60万居民安全饮水任务。所产生的综合效益是无法估量的!据悉,白莲河水库工程管理局正在按照市委主要领导提出的“生态良好,管理有序,运行安全,效益巨大”的要求,重新修编总体规划,将白莲河建成国家5a级生态旅游区,致力发展游居养乐、乡情养老、健康养疗、运动养身、湖趣观光、生态种养等八大产业。可以预见,白莲河库区的前景将妙不可言。前年夏天,我们应白莲河自来水公司邀请,组织黄冈、浠水、罗田三地的京剧票友,到库区山巅九方斋亭阁开展联欢活动。但见库区大坝巍峨,青峰并秀,碧水连天,舟船往返,鸥鹭翻飞,宛若置身于仙境。于是乎,趁着游兴欣然命笔,赋诗一首:

    游白莲库区

    孟夏寻幽到白莲,迷人景色醉心田。一泓碧水山间锁,三面青峰库坝连。鸥鹭翻飞频逐浪,舟船往返竞扬帆。

    九方斋顶群英会,京韵京腔烩大餐。

    蕲春的大同、花园,麻城的浮桥河,红安的金沙河,罗田的天堂等一批水库都在遵循生态优先的原则,创新理念,创新思路,创新项目,积极拓展水库功能,对库区资源进行科学、合理地开发和利用。比如大同水库除精益求精地做好整险加固、防汛抗旱、发电供水等工作外,这几年不断地开发新的项目,发展名贵鱼类养殖,实行反季节销售;发展观光旅游和休闲垂钓业,前年成功举办了全国湖库休闲钓鱼大赛,先后接待全国各地垂钓高手几万人次,不仅开辟了新的增收门路,而且有效地提高了大同水库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他们还抢抓政策机遇,争取资金3000多万元,对库区员工的棚户区进行了全面拆迁还建,使264户居民的住房条件得到大大改善。 他们的目标是要将大同水库建成一个集抗旱防汛、高效养殖、发电供水、生态环保、旅游观光、休闲垂钓和会议服务于一体的新常态样板库。 据悉,全市有100多座水库已经或正在兴建自来水厂,责无旁贷地担负着保障城乡居民安全饮水的重要任务,还有一批水库已作为人畜饮水和工业用水的备用水源。

    眼下,水库的发展正处在功能拓展、结构转型的关键时期,只要我们把握好发展机遇,树立生态优先的理念,高举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的大旗,坚持科学规划,积极保护,合理开发,水库的功能将日臻完善,作用将愈加显著,所产生的综合效益将无与伦比,水库的明天必定更加美好!

    黄冈的水库大多有着五十年的历史。五十年风雨沧桑,五十年成就辉煌。抚今追昔,我们不能忘记作为水库建设者的父辈们,是他们用勤劳的双手,坚韧的双肩,苦涩的汗水,辛酸的血泪,甚至宝贵的生命,为我们锻造了一座座不朽的历史丰碑,为黄冈老区奠定了千秋伟业之基;我们同样不能忘记,一代又一代管理水库的干部职工,是他们几十年如一日,以库为家,不怨条件艰苦,生活清苦,待遇低微,呕心沥血,恪尽职守,保障了一座座水库几十年来的高效运行、安然无恙。

    美国有个叫查尔斯•费什曼的资深调研记者在《大水荒》一书中写道:曾经,水代表着生活的节奏与意义,哪里有水,哪里就有人烟。如今,水轻而易举地出入人们的生活,反而滋生了我们对水的漠视,导致大水荒的到来。笔者撰写这篇“抚今追昔话水库”,与其说是对水库的礼赞,不如说是对社会的呼吁。在此,真诚地希望全社会倍加珍惜弥足珍贵的水资源,精心呵护容易污染的水环境,共同保护惠及人类的水工程! 

    (熊文胜)

    (责编:付雪静)

    本栏热门文章

    1. 喜迎冬奥星花绽放 “冰雪教室”助···
    2. 山东烟台:雾绕海港
    3. 山西太原:流光溢彩钟楼街 璀璨灯···
    4. 逐梦新征程 奋进向未来——202···
    5. 甘肃阿克塞:雪后丹霞美景如画
    6. 贵州剑河:黑木耳喜获丰收
    7. 让民族手工艺重焕生机——全国政协···
    8. 把民族复兴伟业不断推向前进(人民···
    9. 笔墨传情暖人心 行善积德情意浓—···
    10. 一路温情一路歌
    11. 安徽黄山:土楼晒秋乐丰收
    12. 中英双语系列国际传播微纪录片发布···
    13. 著名歌手段娟首次收徒仪式在西安隆···
    14. 乐过云巅 声声不凡——2022《···
    15. “做命运的主宰者”——著名歌手张···
    16. 王蒙:文艺创作,要比生活还往前走···
    17. 传承历史文脉 激扬创新活力
    18. 让传统工艺焕发时代光彩
    19. 金秋醉美阿尔山
    20. 张应弛|抚今追昔话水库

    | 旗下 >>

  •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央广网
  • 中国网
  • 中新网
  • 中青网
  • 求是网
  • 未来网
  • 中经网
  • 法治网
  • 北方网
  • 红网
  • 南方网
  • 东方网
  • 党建网
  • 中工网
  • 大河网
  • 环球网
  • 乡村振兴网
  • 中国小康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医药时报
  • 中国军网
  • 中国日报